股无形的压迫感也在外放,登时有些畏惧,低声道:“回老爷的话,俺们是从严廷郡来的,若不是没活路,有几个愿意背井离乡,来这儿讨生活……”
这几个流民立马开始讲述起了情况。
这几人都姓魏,乃是严廷郡东和县魏家庄人士。
他们几个在战乱之前,也算是有田产的小地主了。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严廷郡大旱,不见一滴雨水,大河险些枯竭。
但若是如此,倒也不至于让这几个小地主也开始化为流民。
实在是因为,大义王张本功来了。
大义王张本功自宣州杀来,一来便破了严廷郡的两座县城,杀人无数,奸淫掳掠之后,便裹挟了那两座县城的百姓,继续东进。
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几个老魏家所在的东和县了。
而此时,朝廷的大军也已经反应了过来,东和县位置极佳,又处于最前线,因此各郡郡兵集结,有三万余人屯兵在那东和县,为首大将乃是严廷郡赫赫有名的严老将军,要与大义王张本功在东和县决战。
魏家庄的壮年男子全都被征召走了,去修建工事打仗。
而他们这些个老弱病残,便留在庄里。
本以为打仗很快就能结束,没想到在东和县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双方根本就打不起来。
反而如他们这种在城外的小村庄,经常被朝廷的斥候所劫掠、奸淫。
而大义王张本功军队里的斥候,也经常过来。
除此之外,偶尔还有征粮官来征粮。
没粮就用钱财抵债,没有钱财就用值钱的东西抵债。
什么都没有,就拉去充军。
一时之间,这整个严廷郡的百姓们切切实实体会了什么叫‘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官兵和贼寇终于打了一仗,一时之间血流成河、浮尸数千,魏家庄以及周围几个乡镇的百姓便趁着这个功夫,一起逃了。
“那什么狗屁大义王张本功,俺小舅子就在夯县住着,拼死逃回来后告诉我们,那张本功的贼兵杀入城中,三日未曾封刀,俺小舅子也就运气好,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掉进护城河里,摔断了条腿,装成尸体摸黑逃走……”
“来了俺们东和县,本以为官兵能主持公道,谁料官兵一来,说俺小舅子是张本功的奸细,不由分说就拉出去砍了……”
“我们听庄子里的私塾先生说,今州乃是天下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