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城的话,他们投的那个京东方.”
刘赐归犹犹豫豫地问出口。
他只是了解庐城的决策,也知道庐城那边现在发展得不错,但是对于细枝末节的东西并不够了解,更多的只是通过内参还有各种组织内部宣传表扬的渠道大致地了解了庐城模式。
“京东方现在应该差不多第一批新屏幕投产成功了,庐城很快就会收获他们新模式的第一桶金。”
许青山轻笑着说道。
他其实差不多已经明白了刘市长的心理倾向,他只是还需要一些实际案例来当强心剂。
“这样啊。”
刘赐归咬了咬牙。
“其实刘市长可以看一看庐城的gdp增速2007年的时候,庐城全市的gdp只有1600多亿,到了08年的时候就接近了2000亿,09年2340亿,今年有望突破3000亿,而且这种增速在未来产业生态成型之后会增长得更快。”
“而我们鹭岛07年的时候1,400亿,08年的时候1,600亿,09年的时候1,800亿不到,这还是在我们拥有繁荣的旅游业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达到的。”
“庐城的底子比我们差,发展得却比我们快.”
许青山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了顿。
他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可却似乎又什么都说了。
刘赐归越想越纠结,但是又不想错失眼前这种机会,他只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问道。
“青山啊,你看我们这个方案大概什么时候?我的意思是,我可能需要几天时间缓一缓想一想,我一时间真的没法做出来决定。”
哪怕是贵为一市之长,刘赐归也不得不用商量的语气来和许青山协商。
“当然没问题,您只需要在3月前给我答复即可。”
许青山并没有穷追猛打,给的时间也很宽裕。
“好,那我这边尽快想好,到时候找你。”
挂了电话。
许青山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庐城模式并不是那么好学习和模仿的。
因为庐城在投资产业上的成果,有不少城市都争相效仿,因为再过几年的时候,靠卖地赚钱的土地财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局限性,招商引资在短期之内也很难看到明显的效应。而庐城这种投资热点公司股权的方法大大的开拓了华夏其他城市的思路。
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效仿的城市,但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