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没有控制住。
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最痛苦的惩罚,不是免职,不是罢官,而是遗忘。
但对于一个寻常百姓,最绝望的反馈,从来都不是谩骂,也不是指责,更不是被人轻易践踏,而是无视!!!
大明的士卒被无视太久了。
大明上至帝王,下至官员、胥吏,他们脱离真正的底层太久了,他们以为朝廷给了军户足够多的支持跟政策,但殊不知,军户在天下并无多少地位,也没有多少权利,更没有给与到足够多的荣誉。
朝廷的确给田给地,但军户的生产生活,一直有很大的问题。
因为朱棣这样‘好大喜功’的人太多了,隔三差五的把这些军户集中起来,毫无目的、毫无缘由的操练大半月,严重的耽误了军户的正常生产。
而且地方将领在升官之后,也一直在暗搓搓的,侵占底层士卒的田地,只不过底层士卒没有发声渠道,他们的抱怨不满,也没有办法传到更上层。
若是朝廷真的去征集一下底层军户的建议。
十之八九都是不满的。
只不过满朝文武,无一人在意过。
大明的官员大多是唯上的,让他们把目光看向底层,那是绝对不行的。
大明的卫所制问题很大,也就如今朱元璋威望足够高,在朱元璋这套强权体制下,朝廷对各个卫所还能控制得住,一旦朱元璋去世,卫所制的积弊就会迅速凸显出来。
历史上的朱棣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好。
朱棣知道卫所制的积弊,只是他并没有想着去改,而是为了自己的丰功伟业,选择了集中各个卫所的精锐,一而再的北伐瓦剌,等到朱棣将卫所制的精锐,消耗了七七八八时,朱瞻基即位,只能被迫的龟缩,抛弃了北方很多卫所。
从这时起,卫所制基本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
到嘉靖帝时卫所制彻底崩盘。
大明也是从那时起开始进入到募兵制,只不过朱元璋创建的这套体系,本就收不上多少钱粮,又能养得起多少精锐士卒?大明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
大明要的是一代接一代的‘朱元璋’。
唯有‘朱元璋’这种铁腕强权人物,才能把这一套体系玩的转。
除了朱元璋,其他人都不行。
望着下面哭成一片的士卒,朱棣脸色铁青。
他眼中很迷茫。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夏之白三言两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