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是冲突的。”
“所以夫子担心的有些过了。”
“因为我提出的这些事,究其根本,就是权势的再分配。”
“新的不来,旧的不去。”
“得利者不会甘于将到手的权利拱手让出的,而好不容易成为既得利益者,同样不会,因而最终不会演变成孤军奋战,而是一个利益集团,跟另一个利益集团的攻讦,不过以目前的六部情况,这种情况是不足为惧的。”
“六部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了。”
“天下的进程中,对于官员的职业性、专业性越来越强,而六部的官员职能太过笼统,也太过宽泛,看似将官员的能力发挥最大化,其实反而限制了官员的能动性,因而拆分六部,也将是一个必然的事。”
“陛下通过胡惟庸案,已近乎是明牌的废除了丞相制。”
“而今六部尚书中,吏、户两部尚书依旧空缺,而且迟迟没有补人,这又何尝不是陛下的一个尝试?”
闻言。
刘三吾愣了一下。
拆分六部,这同样是他之前根本没想过的事,但听夏之白这么一说,却感觉有几分道理,因为六部的权利太集中了,也太大了,哪怕是陛下都忌惮户部、吏部,因而拆分六部,将六部官署拆为多个官署,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随即。
刘三吾又察觉到了不对。
这一切都是按照夏之白的想法去推断的。
陛下自开国以来,就奉行的小政府,也一直提倡缩减官员数量,而要是拆分六部,岂不意味着朝廷的官员数,将会大幅提升,朝廷官员增加了,地方官员同样要增加,这无疑会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
这是大明支撑不起的。
刘三吾沉声道:“这只是你的个人之见,不当数的,我作为翰林院的老学士,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将翰林院拖入到这种政治旋涡中,稍有不慎,便会将院中其他的翰林学士引入死路。”
“我需要对他们负责。”
刘三吾言语真诚,也很率直。
若他只代表自己一人,他倒是敢狠心跟夏之白去试一试,但夏之白是想鼓动整个翰林院,这就是刘三吾不愿接受的了,他一大把年纪了,半截身子都入土了,自然是不在乎这些,但其他学士呢?
他们还正年轻,风华正茂,岂能早早喋血于此?
夏之白并不意外。
刘三吾大体就是一个趋于保守的人。
尤其是上了年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