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裕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好诗,好诗。振聋发聩!是个有报国安邦大志向的人。”
戚继光托李高给张居正送的美女、海狗鞭显然没白送。
张居正为戚继光大说好话:“庚戌之变那年,戚继光来京考武会试。有世袭指挥佥事衔在身的人,放下身段跟一群白衣举子同考武会试,这已是极为难得。”
“俺答汗的大军兵临城下。戚继光自愿上了城墙,誓死捍我大明京师。悍不畏死。”
“庚戌之变后,戚继光写出了《备俺答策》。兵部的三位堂官大为赞赏。”
“此后他在蓟州担任旗牌官,多次与鞑靼短兵相接。有着充足的实战经验。”
“此人乃是人杰,有卫、霍之才。”
“且此人对朝廷,对皇上极为忠诚。若他成为新军的领兵统帅,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胡宗宪想反都指挥不动他!”
裕王道:“嗯。如此说来,此人可靠。”
高拱在一旁道:“严阁老那伙人也好,徐阁老那伙人也罢,在抗倭的事情上想得都是自身利益。”
“殿下乃是储君。迟早是大明天子。等您继位之时,需要一个安定的东南!”
“建新军、平倭患、开海通商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弊。且这也是皇上所愿。您应该全力支持。”
张居正跟高拱一唱一和:“储君支持疆臣组建新军,换在其它朝代定然是犯忌的。”“此时您支持胡宗宪却大不一样。您是在支持皇上之所愿。”
裕王是个孱弱敦厚、优柔寡断之人。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他喃喃道:“可是朝中清流反对.”
就在此时,李妃走了进来:“高先生、张先生真乃辅国良臣。刚才所说字字都是至理。”
“天下是朱家的。朱家人想做什么事,何苦要在意朝廷里那些聒噪的乌鸦?”
李妃总是能在裕王纠结时帮他下定决心。
裕王正色道:“二位先生替孤写一道给父皇的奏疏。孤支持组建新军。”
“高先生,你再替孤带话给徐阁老。让他管束好门生故旧。旁的话不用再说。”
裕王一表态,组建新军已是板上钉钉。唯一的问题便是兵源从哪里选。
翌日,西苑。
吕芳给林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