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
还有一个叫顾清明,本是世家子弟,曾出国留学,原本被家人要求学习商业以继承家业,但他偷偷报考了军校,为了学习更多的本领回国后参军,为国效力,杀敌拯救国家。
可惜的是,他参军之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屡次要求上战场但被拒绝,被迫供应军需和互送伤兵。
这让他感到失望和愤怒,尤其是在面对家园被烧、自己却无法做些什么时感到特别后悔。
现在接到调令,更是一阵心烦。
因为他也听到了关于第四战区的传言,收复了南宁,正在追击日军残部。
他被抽调过去,也是为了训练那些新兵,甚至还是干回自己的老本行,当个后勤官。
毕竟南宁都收复了,接下来肯定没啥大战,第四战区肯定非常安全,自己怕是再也无法上战场杀敌了。
但面对司令部的命令,他又不得不遵循。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没有办法,只能拿着调令,收拾行李,赶赴第四战区。
像这样的场景在好几个战区上演,张发奎虽说下野过,但人家的人脉确实不错。
豁出老脸,要几个军官真没啥问题。
而且人家也没指名道姓需要谁谁谁。
只要给几个营连级军官就行了。
这点面子,各个战区的司令官还是会卖的。
除此之外,就是吴石推荐的军官。
自从得知陆裕华手里掌握一批军火之后,他就在寻思该怎么弄一批武器装备。
价格虽然不便宜,但现在打了三年的仗,对外的通道也都被日军封锁,物价飙升,这点价格倒也能接受。
所以他一直都在想办法,该如何与陆裕华接触,加深双方的关系。
贸然接触,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结果峰回路转,陆裕华竟然要让张发奎推荐一些军官们,补充广西保安总团,让他看到了机会,果断上前,提了一嘴,说有没有多的军火,本意就是让别人觉得,自己也只是眼红陆裕华的军火,想要加深关系,这样别人也就不会在意。
谁知道,陆裕华如此大方,直接送了一个营的日式装备,虽然不是德械装备,但也让他心情不错。
正好借机,回个礼,推荐几个军官,正好双方的关系就这么搭上了。
唯一让他头疼的就是,该推荐谁呢。
他的同学现在基本上都是军长,师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