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这暂时的小胜冲昏头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全局。
对于龙文章的请功要求,他自然没有拒绝。
毕竟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肯定要赏。
在战争的阴霾下,对战士们的嘉奖就像是穿透乌云的阳光,能给予他们继续战斗的力量和勇气。
这不仅是对马大志及其部队英勇表现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让全军上下都明白,战功不会被埋没,付出必有回报。
不过他更多的考虑则是下一步的战略。
梧州城的收复,必然会引起日军的反应。
他们可能会重新调整部署,加强周边地区的防御,甚至发动报复性的反击。
陆裕华必须提前预判日军的行动,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是继续扩大战果,乘胜追击?
还是巩固现有防线,稳扎稳打?
这需要对各方情报进行深入分析,权衡利弊。
每一个决策都像是在天平上放置砝码,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平衡。
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战争的车轮不会停止,而他必须成为那个掌控方向的人。
仅如此,他还要解决那些难民。战争带来的灾难如汹涌的潮水,将无数百姓从家园中席卷而出,他们流离失所,缺衣少食,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这些难民问题就像一团乱麻,错综复杂,每一个细节都牵扯着人道与责任,让陆裕华十分的头疼。
想到这,陆裕华决定齐头并进。
他那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在这残酷的战争局势下,不能被困难拖住脚步,必须要在军事行动与民生问题之间找到平衡,同时推进。
不就是暴兵么?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背后,是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果断决策。
这段时间,挖矿积累了不少资金,可以继续暴兵了。
这是一场赌博,也是一次机遇。
他深知,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在这动荡的局势中有话语权,才能保护更多的人。
“将这封电报发给周卫国部,告诉他们,可以行动起来了。”陆裕华说完,将刚刚起草完毕的电报递给一旁的通讯兵。
通讯兵接过电报,敬了个礼,迅速转身去执行任务。
陆裕华望着通讯兵离去的背影,轻叹一口气。
也不知道这一次又会有多少人战死沙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