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是,既然都要扶持了,既然都是下任务,那不如搞个大的,把下面的电视台也挑出来一部分,让他们给个面子,把这些剧都收购了。
别管质量如何,大面积铺下去,只要覆盖面上去了,看的人就多了,看的人多了
那宣传效果自然也就上去了,走的就是量大管饱的路子,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什么叫商业属性啊?
一部剧买的电视台多了,哪怕单集价格低一点,数量上去了,就是赚钱!
赚钱,就是商业属性。
一部剧不说多,如果能赚个上千万,你看看哪个影视公司不积极?!
这玩意相当于保底,只要中心这边敢打包票,那学习积极性,绝对呈倍数增加。
为了赚钱干啥都行啊!
李主任的食指一下下敲击在桌子上,张秦川说的这个方向
有点开历史倒车的感觉,这样一来,相当于强买强卖了,从任务下发,到点名电视台购买,一套流程下来,看似宣传面扩大了,但最后电视台那边
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部两部电视剧,直接强买强卖,那没啥大问题,但这次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电视剧强买强卖,如果拍出来的剧集质量都不错,那还好说,但如果这里面混着一大部分歪瓜裂枣,这要是一个不好
主任自己都兜不住了。
这玩的有点太大了!
想到这里,李主任抬头看了眼张秦川道:“张导,你不想听听,我们需要你这个专家组组长教些什么内容吗?”
看着李主任突然岔开话题,张秦川眉头一挑,愣了一下。
还能教些什么?
不就是讲讲鸡汤,说说他的成功经验吗?
这活儿他熟。
但看着李主任这个意思,好像这次让他来讲的东西还有点不一样?
“李主任,我有点没太领会你的意思,您给详细讲讲。”
张秦川谦虚了一下,反问了一句
李主任吸了一口气,看着张秦川笑了。
“张导,你们搞文化工作的这些创作者呢,脑子活络,思维灵活,这本来是好事,但对于我们这种定向创作的题材,有时候思维太灵活,也不是什么好事。”
李主任说到这儿,话语停顿了一下,他在想该怎么给张秦川描述这个情况。
像很多导演,在接到这些指派的定向题材任务的时候,能接任务的,起码都是有这个思想觉悟的导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