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还是能卖出两百多万一亩的,如果交通系统成立这样的城投企业,有这样一笔启动资金,应该能顺利运转起来。”
“光看土地,其实这还不是最优选择。”
说到这里的时候,罗阳脸上的笑容更加自信。
他先是散了一圈烟,等到大家都点上之后,目光都聚集在他脸上时才继续说下去。
“城投公司的主力是搞地产业。”
罗阳由浅入深的分析道:“按照周期理论来看(实际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控周期),地产的好行情也就一两年时间,再往后,从一二线城市开始传导,影响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时候,大约就在14、15年的样子。”
他说的很肯定,因为这是发生过的事情。
“前一两年行情好的时间里,正好用来协调内部,促成城投公司成立。”
罗阳解释道:“等到行情低谷期,城投开始有意识的往城东方向储备土地,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房价低迷,拆迁和征地的难度及成本可以低一点。”
“低谷期储备好净地,等到下一个周期开始,再高价拍出土地.”
本来就是国土的一把手,唐海林一听就懂:“前期成本由城投举债来搞,用折中价格将土地收入囊中,土地出让金上缴地方财政,同时这批土地可以抵押给银行套出资金,循环往复.等到行情起来,高价拍出土地,盈利成为城投公司的收益,支撑它在城建其他方面的投资.”
对于专业人员而言,一点就透。
罗阳继续出主意:“期间还可以做一些动作,等到土地收的差不多了,位于市区的人民医院本来就存在拥挤的现状,可以考虑往东面搬迁一下,市区里现在的中小学,唐叔不觉得班级太臃肿,一个年级四十几个班,拆分部分到东面”
讲到这里,别说唐海林了、罗建民了,就算是董大海,罗建国和古洪兰都听明白了。
东面一片空白的地方,土地本来不值钱,一旦将医院、学校等配套搬迁过去,那边的土地将急剧升值!
而且顺带还卖了教育、医疗等系统的好,毕竟增加了城市教育和医疗资源。
最最关键的是:城投公司的资金和发展问题,一下子有了方向。
剩余的不需要罗阳再多说什么了。
其实搬迁医院和学校这个主意,他说不说都无所谓。
市里一旦下决心要组建城投公司,这个方法一定会有人想出来,早点晚点而已。
饭局的后半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