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这是什么协议?跟小儿科一样,还是法学专家起草的……”徐华骂骂咧咧之后,还是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不好意思,我不是什么专家,再说,我们一个小公司,搞那么正规干嘛?意思到了就行……”吴坚说着,也签上自己的名字。
最后轮到宁晋签字,下笔却是如要千钧之力,自己再傻也不会天真地认为徐华会斤斤计较,吴坚是水平有限,他们入股实际就是变相地借钱给自己,而自己已经打定主意,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的钱至少会一分不少地还给他们。
董事会签署好协议,宁晋代表董事会郑重交给申晴一张银行卡。卡上的金额是23万元整,里面有徐华的零花钱,吴坚的奖学金,申晴自己的存款,还有宁晋厚着脸皮问家里“借”的钱。
“申晴同志啊!”吴坚说道:“组织对你绝对放心,这里面的钱该花的花,该省的省,不要有太多顾虑。”
“申晴啊!”徐华说道:“我也要求不高,到了年底,这卡里的数字还是23万就行。”
“大家请放心,不管怎么样,我每月都会做一张详细的报表,给你们过目。”
下一项事情就是给第一家门店起名。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不知道谁提议了一个店名,大家都是眼前一亮,一致认为就叫“林深小苑”,店名的意思是不言而喻——宁申小苑。
之后便是门店的人员组织分工问题,会议最终达成决议:宁晋任公司董事长兼门店总经理,全权负责门店各项事务;申晴任门店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协助总经理做好经营工作;徐华、吴坚任公司董事,兼技术顾问,做好年底分钱工作。
四人在家简单地吃个工作餐,就各忙各的,尤其是宁晋,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大事。
浦东新区的西南边,有一个已是老旧的小区,叫做德州新村。新村没有围墙,没有景观,只有一排排望不到头的五层房子。
浦东有无数这样的新村,当年就是为了解决浦西住房困难和拥挤的问题而新建,九十年代,几十万家庭就此告别浦西,迁到浦东。而申晴一家,就是当年动迁大军中的一个家庭。
“看啥啦?上去啊!”
申晴的招呼,打断了宁晋的无限感慨,宁晋只有硬着头皮,提着大包小包,跟她上了楼。
“爸爸,”申晴进门就大叫起来,“阿拉来了。”
“来啦?”一个中年男子不快不慢地从里间走了出来。
“这就是阿拉爷,”申晴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