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山东的……。在异国他乡,看见了中国同胞,大家都非常激动。
广场的四周摆满了一圈花盆,盛开的鲜花,散发出醉人的清香。鲜花的外围,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多数是金发碧眼的法国女人,只见少数几个衣冠楚楚的法国男士,在女人中间来回穿行,好像在忙碌着什么。
马德顺一行,由那个长着棕色长头发的大胡子马车夫,和中国留学生翻译带领着,参观广场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组又一组著名雕塑。那位中国翻译俨然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评论家,滔滔不绝地介绍这些雕塑的作者,历史背景和奇闻轶事,不厌其烦地回答中国小伙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
马德顺因为在“聚奎书院”念书多年,接触过一些欧洲的知识,听说法国是一个崇尚艺术的国家。他虽然不知道什么罗丹、达•芬奇、巴尔扎克、米开朗基罗……,这些姓名古怪的洋人艺术大师,却也听说过孔夫子、唐太宗、李白、杜甫、孙中山……,等等中国名人。他还清楚地记得,孔夫子穿着长袍、拱手肃立的青铜雕像,就供奉在“聚奎书院”的中堂里。表情严肃的“聚奎书院”刘院长,带着学生们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而眼前这些裸体雕像,身上一丝不挂,男男女女,亲亲昵昵,与孔夫子的形象相差甚远,令人难以接受。马德顺突然向那位中国翻译,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这些雕塑为什么不穿衣服和裤子?赤身裸体站在广场上,是不是有伤风化?”
中国翻译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
“这是艺术、这是真正的美,这种美是神圣的、伟大的、崇高的……”
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越来越听不懂那些高深的美学理论,迷惑不解地摇着头。
突然,马德顺看见远处的人群之中,有一位漂亮的法国金发女郎,用手指了指他,那炙热的眼神与他碰撞了一下,就转过头去,向旁边的男士说了些什么,然后就匆匆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那位衣冠楚楚的法国男士,是马赛港中心广场的销售总监。他走进广场中央,来到马德顺跟前,摘下高高的礼帽,微微鞠了一个躬,笑眯眯地看了一下,马德顺胸前佩戴的白布条上的号码《NO:124》,什么话也没有说,然后非常有礼貌的退回到广场外面。
当天晚饭后,马德顺胸前的号码《NO:124》被取下,领到了一张去巴黎的软卧火车票,和一张“工作岗位报道卡”。
那位中国翻译,笑眯眯地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