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这样的工程。】
【在三次请求告老还乡的情况下,楚世昭只得含泪准许文俞衣锦回乡的请求。】
【离开京城的时候,文俞满头白发,他同样是流着眼泪,拉着楚世昭的手道:“幸为君使,无憾今生。”】
【“若有来世,再复君臣。”】
【“微臣.告退。”】
【文俞离开京城的第七天,在回家乡的路上病故,后来楚世昭才知道文俞早已病入膏肓,在开凿大运河的这件事情上,损耗了他太多的精力,日日夜夜不眠不休,食少而事繁,如此岂能久乎!】
【而文俞并不希望志得意满,壮志已成的楚世昭为他而难过,于是先行拜退。】
【“失郭忧,无人再为朕分忧,失文俞,无人再为朕谋国。”】
【“宫阙花开幽故里,不及文俞伴我情。”】
【看着当年一起重回长安,文俞亲自在楚世昭的皇宫里种下的那棵桃花树,这桃树如今一观,已是日益茂盛,恰好又种在了必经之路上,这本该让宫人将其挪去,但楚世昭轻叹了一句——“此文公赠我,勿去。”】
【于是,这棵桃花树便一直留在了宫阙之中。】
【晟武二十五年,杨方提出了他想要回到钦州,为那些无辜被屠杀的百姓守灵。】
【楚世昭最终权衡之下,拒绝了杨方的请求,这让杨方在宫廷之中痛哭不已,他跪在皇城之外的东周门,直到楚世昭愿意同意他去钦州为止。】
【“陛下,这是老臣最后的遗愿,若不能如愿,宁死矣。”】
【在李瑾、文俞相继辞世后,楚世昭本想让杨方留在京城,辅佐他的皇太子楚济邦。】
【可是在杨方几乎是泣泪般的央求下,楚世昭只好派遣杨方前往钦州。】
【晟武二十六年,开凿大运河的工程终于完工,这让南北之间的交流愈发通畅,而楚世昭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于是开始着重培养他的子嗣。】
【为了避免他的儿子出现同室操戈之事,楚世昭将他的那些儿子一一就藩外放。】
【楚世昭令李凤宁的长子楚济民就藩在鲁郡,桓奕的长子楚济钺就藩在晋阳,桓奕的二子楚济病就藩在成都,只留下最为年幼的楚济学和皇长子楚济邦在身旁。】
【晟武二十七年,楚世昭大病,皇后阴媚钰日夜陪伴,照料左右,恶疾发展的速度极快,以阴媚钰的医术都难以回春,而阴媚钰只好请窦戾暗中四处寻医,不将楚世昭生病的事情外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