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的兵权。
就是楚世昭得到了桓氏的支持看似很强,但没办法真的用上凉州的兵。
一方面是凉州的兵调度过来,这边不太方便戍卫边塞,另外一方面是桓节支持楚世昭的力度不够,自己的二兄不太愿意赌上身家性命。
但是桓奕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桓节也没有模拟推演的功能,不知道后面的局势发展会怎么样,也不可能说赌全家的性命就直接赌上了。
放两个人分不同阵营进行投效,才是比较正常,稳重的选择。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不是楚世昭在兵权上的掌握,是永晋帝的驾崩时机。】
先前在【百家论坛】界面发表对楚世昭优势之处看法见解的匿名之人再度发言了,此人承接李凤宁的话语继续写着她的观点。
【永晋帝驾崩的时机越早,对楚世昭其实越不利,因为朝廷掌握在东宫的手上。】
【我尝试辅佐君主下来,我的叔父在东宫效力过,也在王守义这边效力过,后来也曾效力过楚世昭。】
【虽然位卑,但是几次效力下来,还是能看出端倪的。】
【东宫太子楚世煦外宽内忌,看似对待所有士人都是一幅谦和君子的模样,但其实分三六九等,出身寒微的士族,并不受到他的重视,他拉拢的都是京兆名门的那批大臣。】
【真正得到重用之人,其家世背景无一不显赫。】
【而治理朝政之时,楚世煦也大多偏好于士族,利于世家大族兼并土地,这就导致楚世煦上位,初期虽说稳固,实际上时间过得越久,问题就越严重。】
【这也便是为什么桓盛变法,楚世煦用了又要杀他的理由,因为桓盛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反对楚世煦麾下的那些大臣。】
【晋王楚世昭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剖析出了大周王朝的真正问题,那就是贫富差距,土地兼并。】
【不说别的,卢马之乱结束,楚世昭的处置手法,借机打压士族豪强的做法,就让原先差点沦为流民的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
【现在之所以说永晋帝驾崩时机的问题,就是楚世昭的羽翼实在是太少了。】
【当下阶段,是不足以抗衡东宫一系,所以很容易覆灭在这个前期的关头。】
【我经历了那么多次模拟推演,最终感觉楚世昭在位期间,生活得相对舒适,遭遇到的内外动荡也比较少。】
【故此,首推辅佐楚世昭的道路。】
桓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