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之善思,及彼发起之身语业,是彼身语于施趣入时之思也。彼中圆满布施波罗蜜者,非待以所施物惠舍于他,令诸众尽离贫苦,谓但自坏悭执,并将施果舍他之心修习圆满,则成就施度也。
─《菩提道次第略论》─
这个地方对菩萨在修布施的时候什么叫布施作一个明确的定义。舍就是一种施舍的心,整个布施是一种舍的善思,一种善良的造作,思就是一种活动心理,表示这不是一种种子位,它必须是一个现行位,他开始活动了,已经落入有为法。
施舍的造作以及依止施舍的心所发动的身业跟口业:你可能是去做义工,用身体来表达你施舍的心;或者你讲一句去赞叹别人、鼓励别人的话,用口业来表达你施舍的心。依止施舍的心所表达的身口二业,在身口二业当中,主要就是在布施的时候产生一种造作的活动,「施趣入时之思也」,换句话说,其实整个布施的体性,它并不是约着你的身口造作来安立的,是约着你在布施的行为当中内心所表达的一种施舍的心情,约内在的舍心来安立布施。比如说你现在有一个东西,这东西破旧你不喜欢了,这东西我根本不想要了,我就随便送给别人。当然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施舍是一种善业,至少你把你不要的东西送给别人;但是在菩萨道的定义不认为你这个叫布施度,因为这是你本身不要的,你的施舍没有一种对治悭贪的功能,佛法很重视「返妄归真」的对治生起,因为你这样的布施对你内心的妄想没有对治的力量,你只是积集一种善业,所以不能叫布施度,只能够称为布施。
所以当我们今天把不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我们只能够说这叫布施的善业,不能叫做布施度,不能列入菩萨的六度,因为他没有波罗蜜的功能,因为你没有生起施舍的心。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整个布施的定义是约着你在身口造作的时候,内心必须生起施舍的造作活动而安立做布施度。
布施度的圆满,并不是说你的东西去施舍给众生,让所有的众生都离开痛苦,关键点是你能够在布施当中「自坏悭执」,你能够产生一种施舍的心来对治你内心悭贪的习性、悭贪的执着,而且另一方面可以把布施的果报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法界众生,这样子就是布施度的圆满,所以布施度的圆满不是约外境安立的。
宗大师提出一个观念让我们来思惟这件事情,他说:佛陀的六度是圆满的,佛陀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圆满。其它我们不说,说佛陀的布施度圆满,佛陀的舍心已经修习圆满,佛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