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就是说,佛法的弘传是以人为根本,说是「佛法二宝赖僧弘传」,意思就是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道理再好,但是佛法的本身不能够弘传自己,法本身没有弘法的力量,这个法能够在世间普遍的流通,是靠一个有明了性的补特伽罗众生来担当这个责任,是要有一个心识,这个心识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才能让这个法灯灯相传流通后世。众生对于佛法第一个印象,就是弘法者的威仪、美好的德行。诸位可以想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法师穿上袈裟,到外面去闯红灯、随便嚼槟榔,你想想看众生对三宝还有没有信心?
当然是失去信心。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今天我们法师要护持自己的威仪,当然对自己有摄心的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将护他故,使令众生未净信者令生净信,已生净信者令倍增长,这一点菩萨一定要等同声闻来修学,使令正法久住。这个地方是说明与声闻共学戒。
庚二、与声闻不共学戒
辛一、遮罪中不共
壬一、明菩萨不共之法
癸一、与不同法
有些地方我们跟声闻不能共学,共学的话就犯戒,这当中有两科,先看辛一、遮罪中不共,遮罪当中不应该共学,这当中又分成两科,先看壬一、明菩萨不共之法,不共学之法,这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癸一、举不同法,不同学之法: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毘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
安住在菩萨种性的菩萨,如世尊在别解脱当中,讲到声闻人有关少事少业少希望住。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声闻人以出离心为自体,所以佛陀在制戒的时候依止三个原则来制戒:
第一个是「少事」,换句话说,佛陀制定声闻人要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事情要减少,事情愈少愈好,就是说有关盖道场、印经、放生这些都应该少,因为声闻人是以出离心为自体,所以简单的说就是佛陀要声闻人少管闲事,就是所谓的少事。
第二个是「少业」,前面的事是属于事物,这个业是指人际关系,声闻人在戒法当中,佛陀是制定声闻人要尽量减少人世间的往来,人跟人之间的连络、沟通这些都不需要,因为你根本不想成就佛教事业,你也就没有必要跟人家合作,但自观身行就可以了,所以这点是少业,减少人际关系的往来。
第三个是「少希望住」,对于一切人事的境界,你不要存有任何希望跟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