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作如是说是可以的。
在菩萨戒品经当中,菩萨戒本经它说,又讲出另外一个开缘,说是:初心菩萨一心一意的修习 大乘法,对于小乘法没有多余的时间修学,就是「未能周济」,他急着要栽培大乘种性,暂时不修学小乘法,但是内心当中未生偏邪知见,他并没有生起偏邪知见,这种也是开缘。
初心菩萨刚开始修学大乘法「未能周济」,这是可以开缘的情况。这个事情是这样子讲,我们大乘佛法是以菩提心为根本,但菩提心是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你对三界的果报没有如实观察,也就是说小乘法的优点是引导我们去观察三界是不净、苦、无常、无我。色身是不清净的,我们凡夫的心情很容易被色身外面这层皮所迷惑,所以佛陀说你不要看这层皮,你把这个皮剥开、把这个肉剥开以后,你看看我们色身内部种种不净物,观身不净。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是对治我们贪爱的烦恼。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对治我们我见的颠倒:一个爱烦恼,一个见烦恼。如果我们今天出了家以后,没有很认真的对三界的果报体、这种身心世界,对不净、苦、无常、无我的观察,蕴藏在你内心深处的贪爱烦恼跟我见的颠倒都在、都在,都在的时候,你直接发菩提心,你这个菩提心就含藏着爱见烦恼在里面,总有一天你的菩提心就被爱见烦恼所破坏,你的菩提心就不坚固了。所以我们在修菩提心之前一定是先修出离心、先净化自己,所以如果说我们认为一个菩萨不修小乘法,这意思就是说我们有三界的烦恼,但是我们不想吃三界的药,这个烦恼自然就在了,自然就在,它以后就是发菩提心的一个祸害,就是这个问题。
壬二、背大向小戒
这一条戒跟前面刚好相反,前面是专修大乘不修小乘,这一条戒是专修小乘不学大乘,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菩萨藏未精研究,于菩萨藏一切弃舍,于声闻藏一向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一个安住在菩提心的菩萨,他内心当中依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他一个生命的目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跟他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怎么说呢?他对于大乘的菩萨法藏未精研究,他根本就还没有专精深入的研究,没有研究,就对「于菩萨」的经律论完全的放弃不加以学习。不加以学习,他精神体力都放到哪里去了呢?「于声闻藏一向修学」,声闻法门是一个妙法,就是说佛陀讲四圣谛──苦集灭道,他就经常观察三界的果报是苦恼的,不管是色身的果报、或者内心的果报,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