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出声,否则休怪他不顾情面。
御史们昨晚还疑惑发生了什么,竟然让左都御史特地警告他们,今日一听,才知道竟然是这么大的事情。
欧詹事明年才二十六岁,就升到了尚书之位,那今后还怎么升?
更关键的是那个爵位,简直就跟胡闹一样,哪有什么卫国伯啊!
这分明就是在告诉大家,陛下是想封公爵的,只是迫于祖制,才整出这么个玩意儿来的。
如此离谱的操作,内阁居然毫无反应,简直难以理解。
莫非传说中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又要重现朝堂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众多言官跃跃欲试,认为是时候该重拳出击了,不然跟这群虫豸待在一起,怎么可能治理得好国家?
宣读完圣旨之后,一些言官正要站出来,就听到正德皇帝缓声道:“此番征战,虽捷报频传,大胜而归,然亦付出惨重之代价。朕亲临前线,目睹烽烟四起,方深切体悟和平之珍贵,实属来之不易。然欲求和平,非唇枪舌剑所能及,必以赫赫军威,震慑宵小之辈,使其心生畏惧,方愿俯首称臣。”
“这一仗,可保北方十年之安稳,可十年之后呢?若再兴兵,何人能保证必胜?”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治国齐家,皆应如此。”
“望众卿家共勉!”
这一番话,让人无从反驳,文武百官纷纷拱手行礼道:“臣等叩谢陛下教诲!”
接着,正德皇帝便看向兵部右侍郎王倬,平和的说道:“王卿数载以来,勤勉于国事,奔波于朝堂,朕皆看在眼中,感念于心。今时今日,王卿功成身退,颐养天年。特恩准,王卿可归乡而居,子孙陪伴左右,共享天伦之欢。”
王倬听后,脸色惨白的叩谢皇恩。
接着,正德皇帝又升彭泽为吏部尚书,梁储进官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杨一清入阁。
这一番操作下来,杨廷和断了一臂,内阁还多了一个唱反调的。
当然,损失最大的是梁储和王倬,一个是明升暗降那款,另一个更惨,听起来是子孙陪伴,实则是告诉他,你儿子孙子别来朝廷了,不收。
一言之下,三代人的仕途梦想,就此湮灭。
其余朝臣面对这番变故,更是雾里看花,难以捉摸圣意。
陛下凭借赫赫战功之余威,对首辅一派稍加打压,尚属情理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