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
要不然以他的身份登门拜访,宋濂等人不知道要多开心,毕竟宋濂和太子的关系也很好。
宋濂和魏观见到马寻也是忧心,这个管着国子学的国舅,始终对国子学不上心。
本来以为马寻读过一些书,可以讨教一下学问、可以一起说书论据,大家就是和睦相处、观念相投的读书人、儒家子弟。
可是现在再看看,马寻还真的就是读了几本书而已,算不上正经的读书人。
毕竟大家也都看出来马寻更喜欢和勋贵往来,对读书人不算亲近。
看到宋濂和魏观似乎要当着朱标的面说什么,马寻先下手为强,“殿下,今日上朝之前见着上朝规矩太乱,我已和礼部尚书讨论了一番。”
朱标有些不理解,“舅舅是什么意思?”
“无规矩不成方圆,上朝乱哄哄的、奏事乱哄哄的,一点规矩都没有。”马寻直接说道,“太子殿下,何不请大儒、宋师等商定入朝规矩,唐宋时肯定不会如此。”
李贞立刻帮腔说道,“殿下,老臣以为国舅说的有道理。老臣上朝不多,只是也知道上朝之时实在太乱,一点规矩都没有。”
朱标就心领神会的说道,“这么说来倒是礼部有些缺失了,是该召大儒、博士商定这些事宜。开朝三年,也不奏报如此大事,实在不像话!”
想要委婉的说马寻这个管着国子学的人不用心发展文教,马寻就先下手为强指责这些大儒等没有规矩。
最主要的是李贞这么个德高望重的勋贵、外戚帮腔不说,太子也是毫不掩饰的在拉偏架。
想要指责马寻,这些读书人先给自己的立场放正,先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再说。
李贞也随即说道,“太子殿下,臣等奉命前来与殿下商定诸王册封之事。”
朱标笑着说道,“姑父、舅舅,我也是在和宋师等依唐宋旧制商定册封诸王的事宜。只是前朝的一些旧制,未必适合我大明。”
马寻接话说道,“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自然不能全都依唐宋旧制。只是陛下在恢复汉人正统,也不好不遵旧制。”
这话可不是废话,完全依照唐宋时期的制度来肯定是想都不用想。但是另起炉灶自己制定规矩,那也不符合现在的移风易俗、恢复汉家正统的大方针。
所以现在最合适的做法就是以唐宋的一些旧制为框架,稍微做一些与时俱进的改动就好。
朱标开口说道,“我也是如此想的,只是舅舅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