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到明初的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太喜欢纸甲。
铁甲有很多不便是真的,可是到底是钢铁啊,穿在身上也有安全感。
而纸甲的话,就算是防御力不俗,不过很多人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这是纸,即使比较厚,归根到底还是纸。
看着马寻,傅友德继续说道,“当年我随陛下在鄱阳湖大战,水师的将士们都不愿穿纸甲。”
马寻愣了一下,他原本以为水师的将士喜欢穿纸甲,自然就是因为轻便。
这个时期的水战,很多时候就是跳帮,是从一条船跳到另一条船,这时候就体现出甲胄轻便的好处了。
马寻笑着问道,“傅大哥,听说鄱阳湖水战的时候,你也是操轻舟冲击陈友谅的大船,你穿的是什么甲?”
“肯定是重甲啊!”常遇春忽然插话说道,“我里头穿锁子甲,外头套着重甲,再裹一件罩衣。他也差不多,都是穿着重甲。”
马寻看了看常遇春和傅友德,感慨说道,“也幸亏你们体型雄伟,要不然就给甲胄压垮了。能驮得动你们的战马更难得,还能载着你们身先士卒。”
傅友德归降朱元璋的时候,可是被安排在常遇春的麾下。
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常遇春堪称首功,他和傅友德就是乘着小船去冲击陈友谅的巨舰。
常遇春看着马寻,笑着说道,“现在军中匠户不少,如何制甲、制火药,大家都清楚。各地卫所生产火铳、火炮,也都清楚,用不着其他的法子。”
看到马寻似懂非懂,常遇春继续说道,“宋时或许用纸甲,只是那些老法子现在知道的人不多。军中要是为此大费力气也不划算,辎重筹措也难。”
听到常遇春这么说,马寻一下子好像就理解了,说到底就是后勤的事情了。
有些时候想要创新,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现在的一些既得利益者会阻止。
而单纯就军械等来说,看似是有了一些新发明等等就可以带来帮助,可是这并非是绝对的事情。
后世的军队也强调后勤的一系列通用性,如果一支军队的枪支是各种型号、子弹不能通用,那后勤要骂娘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飞机是万国造,后勤的维护保养压力就上来了。
现在其实也一样,军中现在都是铁甲,弄出来一个纸甲的话,工匠都要开始头疼了。
不过马寻仔细想一想也觉得问题不算太大,纸甲这些东西是消耗品,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一些保存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