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书房。
曹操正在借助一头雄鹰,隔空观看西域北端的敌我交战。
那军塞的城头,全是机扣的嗡震声,箭矢如雨。
除了提前准备好的弩兵,城头还有大魏研究的一种城防战专用利器。
就是两侧有烟囱般的‘弹夹’,学名叫弩炮的短程投石机。
大魏很少有机会用守城类的器械。
但这些年还是陆陆续续做出不少,因为确实很好用,发放到各地边关的城池备用。
这类弩炮,经过改良,祭刻了工造纹。
加上两侧的弹夹,一轮能将十二颗石弹,不间断的发射出去。
再由专人搬运,供应提前打磨好的石弹,经墨工纹加持后的强大弹射力,重骑兵挨一下,都很难承受。
箭雨和石弹配合。
个别联军躲过箭雨,继续冲击军塞,遂被石弹和平射的弩机,进行了第二轮覆盖。
联军冲锋采用的密集阵型,最利于箭矢射袭,接战即遭受重创。
诸葛亮立在城头的身影,颇有些挥斥方遒的味道,就差手里抓一把扇子。
其实算准对方要来奔袭西域,并不难。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就是一生谨慎。
他做事情喜欢想深一层,来确保万无一失。
他和贾诩有些相似,但贾诩太苟,很少外显。
诸葛亮则更具有主动性,攻守兼具,所以常能看见他人前显圣。
这时,他看见城外被射的人仰马翻,脑海里不由得想起此前和曹操商议策略时的交谈。
敌方要利用轲比能来进行谋划,曹营是早就知道的。
而留给贵霜的选择,相当有限。
因为战局的的主动权在曹魏,对手的战斗空间被压缩,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曹操最初的意思是在西域北侧屯一手,但不是为了防守,而是要主攻。
他是想让兵马,主动衔尾杀上去,对方撤的时候,我们就跟进。
如果按曹操的意思打,就是张辽在前设伏,后军穿过天山峡谷,主动进攻,从后边莽上来,把贵霜军夹在中间包饺子。
但诸葛亮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如果张辽的埋伏被发现,因为当时的对手已经分散,联军各自归营。
曹军要用兵,就要分两次,逐个击破。
诸葛亮的方法是选一个利于全歼的大开阔地,让对手主动投进来送死,己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