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绿,荒山披锦,不禁潸然泪下。
“我们战斗在祖国边疆,用胸膛融化了千年的冰霜。在我们走过的地方,荒原掀起了黑色的波浪……”
冰城,已经71岁的罗树清轻轻吟唱起了这首歌,她回想起了青春的力量。
50年前,罗树清作为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一员来到黑省北部的共青农场垦荒,与她一样的青年有2600余名。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时间不会回到历史的原点,但重溯历史、接续历史,却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那种青春的激情。
她想起领导来荒原视察时说过的一句话,“下次再来时,我要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
如今她看到了新世纪的开荒,现代化的设备,同样的火热朝天。
西北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也备受鼓舞,戈壁大漠独有的茫茫黄褐色,是亘古以来荒漠化、半荒漠气候所留下的不折不扣的印痕。
但从嘉禾集团的身上,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可能。
西北大地上存在着几百种盐碱植物,这些盐碱地上的原住民是大自然的馈赠。
它们早已习惯了戈壁滩上干旱贫瘠的环境,不挑土,不费水,如今嘉禾集团从中选育出了苜禾1号。
他们未必不能!
而像徐父这样的机关单位领导、工作人员或者是敏锐的企业家,则更具有政治敏感性。
近几年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新闻又了如此长的篇幅来介绍,这是国家准备力推了。
许多人开始琢磨着该怎么参与进这一场盛宴!
徐小雪再次重温航拍的草原,看得别有滋味,尤其是配合着老父亲那精彩绝伦的微表情。
她心里也激情澎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她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种子的力量。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她看着电视上的青年,朴素的面容,单薄的身体,但面对记者采访时,其精气神却如同他那生机勃发的草场。
锐利夺目!
这样的人物仿佛随时在散发魅力,吸引着她。
徐母宁彩娟观察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内心微微一叹,敏君说得没错,果然有问题。
她看着屏幕下方出现的青年信息资料,嘉禾的董事长,农大的研究生,遗传育种专业,苜禾1号的育种家……
一系列的头衔多得让她眼缭乱,记不住,但给人的感觉就很厉害。
小雪降得住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