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们的产品线已经很成熟了,快的话,也许你明天就能收到新机。”
记者们都有些目瞪口呆,预售都不搞一个,你还真不来虚的啊!
“存货够吗?”
“期待产品有被买爆的哪一刻。”蒲飞笑道:“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的采访和关注。”
发布会正式结束。
莫从伟、汪涛等人已经在收拾东西了,但许多人似乎仍然意犹未尽。
郭阳看完了全程,虽然产品还不够完美,小精灵更适合国外市场,但这依然是一场成功的发布会。
剩下的不足,还有很多弥补的机会,毕竟有2~3年的技术优势了。
关于丰凯植保无人机mg-1、航拍机小精灵的消息立即通过各种传统和网络渠道发散出去。
从年初《农民日报》发声开始,丰凯的植保无人机就有露面。
等到开心农场爆火,无人机在沙漠运输麦秸秆的时候,更是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今,一切都清晰明了。
不只是运输麦秸秆,它还可以用于农药喷洒、作物授粉、种子播撒、饲料投喂等等领域。
但凭什么是丰凯?
凭什么是一家农机公司?而不是其它耳熟能详的航空和科技公司?
但他居然做得还不错。
莫从伟和汪涛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各种画面,给与会的人员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
独一无二的稳定性,意外着它很安全,这是无人机民用和商用的前提。
先进的飞控,简易的定制遥控器,极高的效能比,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
不少在场的记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觉得丰凯的无人机还真挺戳中消费者的心窝。
价格一个9.5万,一个9800元。
一个不算低,但相比雅马哈以及国内各种工程直升无人机依然有着显著价格优势的数字,也许可以试一试。
仅仅是发布会结束后的半个小时,《凤凰网》的记者就第一时间撰文进行了报道。
“这是一款划时代的植保无人机,它填补了国内植保无人机的空白。”
“整场发布会,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丰凯植保无人机的观感很矛盾,它是由电驱动的,与主流产品显得格格不入,但它所展示的应用场景,却极其契合国情。”
“一场成功的发布会。”
“很期待它为我国农业带来的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