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这才是农人的浪漫。
但很快被一片水域吸引了目光。
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水面全部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覆盖,一片绿色。
水葫芦。
目前在南方诸省泛滥成灾,魔都、四川、福建、浙江、广西相继开展了围剿水葫芦的攻坚战。
这也是一种让国内极为头疼的入侵物种,对水域生态环境、航运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终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打捞才勉强完成了治理。
突然,郭阳灵光一闪。
水葫芦是入侵植物,但也为国内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比如现在的社会热点:滇池。
前世郭阳去洱海旅游时,还特意去过滇池,见识过滇池草海接近一半水域面积种植上了水葫芦。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草海栽种的水葫芦长得异常高大粗壮,光水面以上的枝叶部分就有七八十厘米高。
这些水葫芦最后人工打捞制作成有机肥,而滇池水体情况也得到好转。
黑臭现象消失,海鸥云集,鱼虾重现。
但如今的滇池依然是昆明人心中的痛——昆明缺水与滇池污染。
从1993年以来,投入的治理资金接近50亿元,情况反而没有任何好转。
水葫芦依然让滇池闻之色变,污染水域中水葫芦疯长,打捞工程量巨大。
但其实,水葫芦是治污的宝贝,在所有生物中,水葫芦吸收氮、磷、钾的能力最强,是袪除水中富营养物的最好植物。
滇池就是太肥了。
水体中的磷、氮、及各种有害物质严重超标,高的达80倍之多,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物质高达60种。
后来除了遏制污染源外,正是水葫芦的利用,才让滇池从绝望,看到了希望。
郭阳回过神来,因为经济发展,国内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数之不尽。
如果能嘉禾能参与治理工作,获取的自然能量想必也不菲。
不过这种东西牵扯到GDP。
谁都知道,治污的关键是管住污染之源。
同样,谁都知道,排污者往往是“利税大户”、“支柱企业”。
巨额治污资金为何打了水漂?
原因人们已经太熟悉,“熟悉”得让人有些麻木,仍就是那个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
太湖如此,滇池也是如此。
制造污染,GDP增了;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