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孟若飞还挺有主意,猜得也挺准。
前期涨得那么猛,其他12家应该都有囤货吧!
会议室里,孟若飞给采购员们具体分了任务。
一共12家注册大豆加工厂,但其实经过几次风波,孟若飞知道的还在生产的工厂,只有4个派系。
国粮的东莞中谷油脂;
统一嘉吉东莞,嘉吉(东莞),嘉吉(阳江);嘉吉收购的湛江华农……
益海嘉里控股的南天油粕;
和路易达孚合作的植之元油脂。
所以调查任务其实不重,油厂招聘人员,不会从周边油厂挖人,但前三个派系都涉及到收购,采购部有人是从里面走出来的。
只有植之元是这两年才新建的,孟若飞把这个最难的骨头留给了自己。
等人都走完后,孟若飞开始梳理植之元的信息,先是给熟悉的采购员和期货操盘手打了电话。
但这些人的职业操守还是有的,刻意打听之下,反而一直到下班都没有任何收获。
孟若飞点了根华子,在办公室翻阅和植之元相关的资料。
“tmd,不干死你,老子就不信孟。”孟若飞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上面是植之元董事长郭柏春接受采访的报道。
“嘉禾就是一家没有底线的公司,罔顾农民利益,价格战最终受害的是豆农。”
孟若飞看着满篇的谴责,气得牙牙痒。
突然,报纸上码头的照片让他眼前一亮,植之元公司在鹏城,而鹏城的远洋大豆船通常是在黄埔港卸货。
报纸上看模样应该是自建的泊位,明显不是黄埔港。
这很好验证,随便打个电话就得到了确定答案。
植之元这两年新投产了一座日加工能力5000t的工厂。
但无法在港口选址,最后建在了鹏城南沙区洪奇立水道边,自建3000t/d泊位。
远洋大豆船抵达鹏城黄埔港,再转驳运到自家码头。
报纸上应该就是驳运船。
登报日期是7月5日。
驳运船是3000t以下,远洋船是6~7万t,要驳运20几次,港口仓库可以免费存放20天……
“咝咝…呼……”
烟雾缭绕,孟若飞仿佛知道了郭柏春为什么那么气急败坏了。
从南美到我国,从下定金合同生效到大豆收集送到港口需时3个月,海运时间在20~45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