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余乐又说了说个体故事的宏观纬度。
大意就是用数量不等的独立故事组成每一条线路,突出时间与宿命。
到这儿的时候,郭阳已经认同了余乐。
等其说完第三点视听元素的互补后,郭阳再没有任何疑虑。
画面、配音、音乐、音效等元素也是航拍中国成功的关键。
能在短时间内说出这两点,余乐是有纪录片水平的。
但郭阳想了一会儿,开口道:“影像主体除了大地和人以外,其它生命也可以作为主题之一。”
余乐若有所思。
“比如说无人区。”郭阳沉吟道:“就好比青海的可可西里,占青海面积的32%,不可能忽视掉它,这里虽然是无人区,但也丝毫不妨碍其它生命在此生存,因为海拔高,这里的野生动物不得不练出独特的高原生存本领。”
郭阳想起了过年时在野牛沟的经历。
“比如说高原上的野牦牛,为适应高原低氧,野牦牛的气管长得很粗大,每次吸上一大口气,就足以供应身体的需要;
还有柴达木盆地里的盐湖,每个盐池中都有不同的颜色,这是杜氏盐藻在不同浓度盐水中不同的表现,盐度高时,杜氏盐藻呈现出红色,盐度低,杜氏盐藻则维持着原本的绿色;
还有不同地区的植物也有着极强的独特性……
动物、微生物、植物都是大地上的生灵,以之为载体就能看见每一片大地都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
这种种生命的神奇之处,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所在。”
听完,余乐露出了心悦诚服的表情。
这不仅是对其拍摄理念的认同,也是同对郭阳所举的例子的佩服。
能随口说出种种生命的奇特之处,要么就是学习极其渊博,要么就是其可能亲眼见过。
余乐更倾向于是后者。
因为嘉禾还有个天境祁连项目,他也因此知道嘉禾在青藏高原上也有诸多投资。
然而,郭阳其实是两者都有,为了培育新品种,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无数的动植物知识。
也因此对自然界中的种种生命越发敬畏。
和余乐聊得越多,郭阳就觉得这人越发对他胃口。
“老板,要到时间了,该出发了。”罗修敲了敲门,提醒道。
“好。”郭阳回了声,又扭头与余乐握了握手,“余导,今天就先这样,以后这个项目还要你都费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