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荒山,富了口袋。”
“百万亩荒漠变身植物油田”
“绿野万顷入画来。”
“黄土地上的精彩叠变。”
八月末,九月初。
文冠果采收开始收尾,麻风树果实渐入成熟期,这期间,媒体有关于生物能源的报道就没停下来过。
随着各种媒体和专家的深挖和解读,关于能源林的话题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几年前,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能源林。
各地兴起了造林热。
当时,也是各种媒体踊跃报道,仿佛生物能源林时代马上就要到来。
文冠果种子也一度被人为炒上了50元/斤的高价。
事实证明,很多基地造林只是为了拿补贴,种下的文冠果林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快就死去、萎靡。
没有了国家和三桶油给的补贴,造林任务根本难以维持。
然而,有那么两三个地区,一家企业,在不被人看好下,带领十余个地市的农户,成功实现了产业突围。
倒下了,无人问津,门可罗雀。但成功了,则门庭若市。
这段时间,来访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的人络绎不绝。
在白银,靖远枸杞红果盈枝,平川文冠果林带翠绿延伸,景泰牛羊膘肥体壮,会宁大棚瓜菜馨香四溢……
来自央视的记者顾柳每走一地,都能感受到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变化。
白银,别称铜城,是我国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但能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产业转型是白银面临的重大问题。
“白银山地多,老百姓是靠天吃饭,而文冠果耐寒、耐旱、耐贫瘠,经济价值又高,所以当时省里号召大家搞,又有嘉禾牵头,就这么上了。”
接受采访的是农业局一位副局长侯有林,在其旁边还有嘉禾生化白银地区的负责人李澜。
李澜也介绍着情况。
“一开始瞄准的是食用油和生物柴油,但担忧产品单一,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境,公司一直在投入资金搞研发。
文冠茶、文冠果油、文冠果蛋白粉、生物肽、果壳饮料……产品种类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更新,申请专利就达到了上百项。”
三人去往位于景泰的文冠果苗圃。
在县城的北面,是茫茫腾格里沙漠。
上世纪60年代,现景泰县城周围还是连接腾格里的戈壁荒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