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强力前进,就是进了邵楼,也可能见不到直属大队,他们见形势不妙或许已然突围。如果真是这样,自己就相当于顶替了直属大队,到里面真真是死路一条。
而此次行动的目的是救援。如今已然做到使敌人分兵,这就达到救援的目的。敌人分兵之后,围攻直属大队的兵力必然薄弱,只盼直属大队能抓住时机,相机突围。而自己此时眼看陷入敌人包围圈,最有利的一种做法是趁着敌人立足未稳,包围圈未能形成,立时转向北去,直向文峰山,借助山势与敌周旋,以图达到最小的伤亡,达到最大目的。
想到此处孙奇仙更不犹豫,立时命令一、二、三三个个中队长带人向北冲,破围,奔文峰山,甚至曹马山以北之山头,突围之后于晚间在曹马村汇合。
孙奇仙和孙白聪同四中队及通信班共五十多人垫后掩护。
形势果如孙奇仙判断,北面敌人正在布置,尚未而置好,二中队战士人人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个个拼命向前,一阵激战,冲破一个缺口,直向北而去。这一路上自南各北,十余里路之上枪声、炮声、手榴弹声一直不断。
而直属大队方向枪声也向逐渐西北方向而去,看来确实是抓住了敌人分兵攻击二大队的这一有利战机突围了。
看到这个结果孙奇仙和孙白聪自然份外欣慰,同时孙奇仙对孙白聪最初的判断和坚持深为折服。
战后得知,一切确如孙奇仙和孙白聪所期望的,直属大队在增援部队来临、敌人分兵之际,立时组织人员突围,但是负责垫后掩护的一个中队,最终为敌围在距敌韩庄据点东南五六里远的夸庄,大部分同志牺牲,包括直属大队的赵参谋长。
三个中队突围而去,但负责垫后的这五十余人再也冲不出去,北部缺口已被敌人重兵堵死。
孙奇仙等人只得且战且走,相机行事。没多久竟看到了一处坟地。
真是形势弄人。
初,是想向邵楼方向靠拢,被敌包抄之后,不得已北撤,判定决不能向邵楼村靠拢,可是为了掩护,在敌人冲击之下,孙奇仙一抬头发现竟然到了邵楼村,而且是西邵楼村西。
这片坟地于孙奇仙等人来说是一个小惊喜,毕竟有了护身的屏障。
此时北有强敌,南亦有敌,形势不妙。
击退敌几次进攻之后,参谋长孙白聪腹部为弹片所伤,血流难止。另有三位战士受伤。
敌目的是要逼迫战士们走出坟地予以歼灭,可一时难以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