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我们在讲解绘画构图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结合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来分析,这样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构图方式所带来的效果。”
陈老师点头同意:“没错,像梵高的《向日葵》,它的构图就很有特点,充满了动态和张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构图对作品情感表达的影响。
我们可以找一些高清的图片,在课程中展示对比。”
林愉又补充道:“还有,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课后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构图方式来画同一组物体,然后上传到平台,我们进行集中点评,这样能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仔细地规划着每一个讲解的细节,确保课程内容丰富且易于孩子们理解。
在录制“废旧物品创作”板块时,陈老师拿着一个废弃的纸箱,向镜头展示:“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普通的纸箱,我们可以通过裁剪、折叠和绘画,把它变成一个漂亮的城堡。”林愉在旁边配合着递上工具,笑着说:“对呀,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城堡的颜色、形状都由你们自己决定,看看谁能创作出最独特的作品。”
录制间隙,林愉接到了一个偏远地区老师的电话,对方反馈说有些孩子对色彩理论部分理解起来还有些困难。
林愉认真记录下来,并和陈老师商量:“陈老师,我们可能需要在色彩部分再增加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比如用彩虹的颜色来讲解色彩的渐变和搭配,这样更直观。”陈老师表示赞同:“好,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再优化一下,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明白。”
林愉思考了一会儿,又说道:“陈老师,除了彩虹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来讲解色彩搭配。
比如红色的苹果和绿色的叶子,它们是对比色,放在一起会很醒目;而橙色的橘子和黄色的香蕉,属于类似色,搭配起来感觉很和谐。”
陈老师点头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孩子们对水果都很熟悉,这样讲解他们更容易理解。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身边其他物体的颜色组合,然后说一说哪些是对比色,哪些是类似色。”
林愉接着说:“在讲色彩的明度和彩度时,我们可以用同一颜色的不同深浅来举例。
比如蓝色,从浅蓝到深蓝,让孩子们看看明度和彩度是如何变化的。
还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的卡片,让孩子们通过添加白色或黑色的颜料,来亲自体验明度和彩度的改变。”
陈老师补充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