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曾经在工作的时候跟类似的人打过交道……
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给他的印象很不错,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干的事儿会让他哭笑不得,甚至有时候会让他觉得愤怒,但是就是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不同国家对NGO的指称,所适用的对象范围是不同的……
在美国,它们通常被称为“非营利组织”、“独立组织”或“第三部门”。
而在英国则被称为“志愿组织”,有些国家则用“社团”来称呼他们。
港岛的社团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这些NGO的地位和所作所为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NGO都是坏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尽可能的在名声、影响力、权利这三个方向去钻营。
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能否从社会上募集到足够的捐助!
通过行动创造影响力,然后将影响力变现,接着扩大影响力,然后再变现,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形成某种标准乃至于权利。
如果还有人不理解,那么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全世界大部分品牌服饰都是BCI这个NGO组织的会员,这个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棉花生产和使用的标准,然后调控着世界棉花的产量和价格。
他说你不行,你生产再多也卖不出去!
甚至有更强悍的人权NGO,可以规定会员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劳动法,同时要求这些公司拒绝跟不遵守劳动法的公司合作。
所以国内虽然到处在喊加班,但是那些国央企、大型的跨国公司,还有上市公司,有些可能有些加班严重,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少一分钱加班费。
超时工作本就是违法的,加上巨头企业要脸,这种影响企业形象的事情能不干就不干,所以很容易被NGO绑架。
而小企业一旦被NGO盯上,高额的诉讼费加上赔偿金,甚至可能让一家企业彻底的破产。
再加上人性本就喜欢舒适,没人真的愿意超时劳动,所以人家慢慢的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当人权NGO拉拢了足够多的上游巨头,就可以制定规则监督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企业了。
那是上游有规定,违背了规定,就有可能被踢出产业链,代价他们付不起!
这就是顶级NGO组织的权力!
他们成立之初的宗旨大部分都是好的,在和平发展时期,这些NG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