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北面多山,在没有金六公路之前,沿线的十数个乡镇闭塞难行,这里的百姓如果要去外面办点事儿,亦或是小商小贩想要做点养家糊口的生意,都是极为不易的。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腿的年代里,即便再起早贪黑,老百姓的活动范围也已被早早设定。
随着金六公路的贯通,情况便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这条北起金石桥南至六都寨的盘山公路依然只是费力的在一片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算不上什么坦荡通途,但如今至少可行车马,便使得百姓在此间一日往返成为了可能。
流动才有买卖,有买卖才能发展经济,因为承载着经济民生等诸多重任,是以金六公路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北面山区的生命线。整个北面的交通都围绕着这条干线辐射开来,而当这条生命线延伸至七河乡时,便会发现它在某个山脚分岔出一条黄土路来,绵延向里,在依山傍水三里多后,抵达七河粮站。
所以七河粮站的粮食要运抵县城,还算是比较方便的,而大高加村又沾了粮站的光,村民们进进出出也要比其他村利索不少,尤其是住在村外头的村民。
在大高加村里,如果粮站硬要依着远近来分个亲疏的话,挨着它的老秦家无疑是最亲近的,这里也可以知道,当初六子决心要买拖拉机,并非出于偶然。至于谁家是第二亲的,这一点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争论,因为除了老庞家与粮站隔着一口池塘对望,别的人家都还藏在村的里头。
话说住在粮站对面的老庞头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他作为大高加村的支书,脑子是绝对活络的,别的暂且不说,只说龙生龙,凤生凤,他的闺女秋英能够考上大学,这一点无疑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边的百姓管这叫做“种好”。其实种好不好这种事本来就玄之又玄,从料事如神的算命先生,到智慧卓越的科学家,恐怕都难以明说其中的奥秘。姑且先不说老庞头的种到底好不好,不过在左右邻里的眼里,他那小日子过的是真的好,在庞婶这位贤妻的贴心伺候之下,每天好菜好酒是少不了的。
老庞头嗜酒,但胃却有点小毛病,吃酒得先用铁壶装了搁在开水里烫热才好,若是吃了冷酒,得犯胃疼。这一点庞婶当然比老庞头自己更要清楚在意,所以庞婶哪怕再忙,也总会在饭前先把酒给温好,这一温,就是二十多年。村民们都说这是老庞头的福气。
福气的老庞头这日跟往常一样,几口好菜下肚,吃罢一杯酒,想要再吃一杯时,一旁的庞婶早已夺过他的杯子,却鼓起嘴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推到跟前。老庞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