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部分学者经考证后认为,在春秋时代后期,姓氏开始出现,当然,仅限于极少数拥有封地的大贵族才有,由此,我个人认为:历史上卞和或和氏此人,根本就不存在。在此,我想提请注意的是:事实上,韩非子在其《和氏十三》一文中,也无提到和氏姓“卞”。原文内容是这样记载的:“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也就是说,卞和的这“卞”姓,应该是后人加上的,时间应在秦统一六国之后,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
评委:“你刚才所述之观点,与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有何不同?卞和或和氏是韩非子虚构的,仅仅是寓言而已“
博士:“如此理解,学生以为有失偏颇“
评委:“如何讲?”
博士:“对于卞和此人的研究,我认为应跳出寓言故事本身,将思维的高度定格到韩非子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虽然那时百家争鸣,但传承的是周文王创立的上古六十四卦周易思想体系,引领的是当时最为潮流的老子《道德经》,即道教的教义,而道教的核心就是易经。因此,一言以蔽之,我认为:韩非子虽属于法家流派,但其笔下的和氏或卞和,实际上是对宇宙的本体或奇点的一种拟人化,是中国道教哲学的一种结晶体,通俗地讲,就是围棋棋盘中的天元。只有站在这种角度来思考和定位,才能豁然开朗,不仅能一解史学家们所面临的诸多困惑,比如,凤鸣岐山,卞和捡荆山之石,卞和历经楚国三王,年龄根本不符等一系列不符合逻辑的问题,而且还能深刻领会秦皇玉玺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的精妙和内涵。这是其一。
其二,从卞和这一用词来看,也能一窥韩非子之用意。卞和或和氏,其中的卞字,古通“弁”,最早起源于部落图腾。据史料考证,早期的象形文字,是上面一个太阳和下面两个跳舞的人像,后演化为金文和甲骨文,到了汉朝,才简化成现今的字形,上面一点,中间一横,下面是一合掌乞拜之人。而在甲骨文中,‘卞‘字形,更是十分形象具体,象是一个人双手捧着一个方形之物。
请各位评委看一下屏幕, ,这方形之物,有的学者认为是冠,就是帽子,对此,我不能苟同。
我以为,探究这方形之物,不应望形生义,更不能牵强附会,应注意到其本源,而这个本源,就是’卞‘是起源于对太阳的图腾。也就是说,这’卞’字,与太阳或宇宙有关。据此,我们再看一下《周书.顾命》中的一句话,所谓‘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这里就提到了‘卞’,‘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