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要离苦得乐。但是我们这样思惟是非常狭隘的,就是说众母爱护亦如是,就是说这只蚂蚁它过去曾经扮演我母亲的时候,她对我的恩惠就像今生的母亲一样,虽然她今生不是我的母亲,但是她过去对我的恩惠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所以这只蚂蚁对我有母亲的这种恩惠。
「思此厚恩未能报,忆念母恩求加持。」我们应该要思惟每一个有情,他们都曾经对我释放过这种深厚的恩德,而我现在都还没有来得及回报,所以我们忆念母恩求加持,应该去忆念每一个众生,他们在流转的因缘当中,都曾经对我们释放过恩惠,这个是念恩,忆念如母有情的恩惠。
(三)、报恩
若知有恩犹弃舍,似我下劣更有谁;
是故图报当拔苦,并与胜乐求加持。
假设我们今天知道一切有情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我们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我们还是把众生给放弃,我们不管众生是不是离苦得乐,你自己自求解脱!就是说在圣道的修学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学声闻道,声闻道很容易的,利根的六生成就、钝根的六十小劫,你不必广修一切方便,你也不要去跟众生接触,只要观察我空法空的智慧,在空性当中把你内心的我爱执消灭掉,你就是解脱三界的生死,这是第一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就是修习菩萨道,自利利他。但是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若知有恩犹弃舍,似我下劣更有谁。」今天这些在生死当中、在承受老病死折磨的这些众生,他们都跟我们有深重的恩惠,我们知道这件事情,我们还把他们放弃了,但求自身的解脱,这样子下劣的心识,「似我下劣更有谁」,比世间的善人都还不如。世间的君子,他们尚且知道要孝养父母来回馈母亲的恩惠,何况是我们一个出世的圣人!所以说「是故图报当拔苦,并与胜乐求加持。」所以今天不管我们能够做多少,但是我们的内心要有一个愿力、有一个希望,希望一切如母有情能够拔除身心的痛苦,他有老病死的痛苦、他有各式各样的痛苦,我们希望他能够离开痛苦;
但是只有离开痛苦是不够的,他缺乏种种的安乐,我们希望给他现世的五欲乐,我们更希望给他究竟的涅槃乐。我们内心当中,真实的发出这样的善意出来,虽然我们还做不到,但是在菩萨道的第一个出发点,你应该对有情众生释放这样的善意,就是我真实的希望你离苦得乐,因为你对我有恩惠,这个就是「修悦意之心」。
我们凡夫的判断能力跟实际的相貌有很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