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家,成就禅定种性的人也能够对这个怨家释放他的善意,「我希望你离苦得乐,虽然你对我不好,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离苦得乐」,对于怨家尚且如此,何况是亲属跟中庸的境界,就是禅定种性的特色,他这个人慈悲心强。这当中把慈悲心的相貌再开展出来,什么叫做慈悲心强呢?「若见若闻苦恼众生」,众生为种种的痛苦之所逼恼,这个众生为老病死折磨、灾难折磨,他很自然的就能够生起大悲心,乃至于对「众生随能随力方便救拔」,采取他的行动,希望众生离苦得乐。
总之这个人于诸众生「性自乐施,利益安乐」,他欢喜布施,欢喜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安乐。这意思就是说,禅定种性不但是烦恼轻薄而已,而且还要有慈悲心。在所有的烦恼当中,主要的烦恼贪瞋痴慢:贪烦恼不障碍禅定心,你修禅定的时候生起寂静的三昧乐,你贪求三昧不障碍禅定;你起高慢心,你认为你自己不得了,谁也比不上你,也不障碍禅定;乃至于你起邪见,在禅定当中认为你这个禅定的心识就是我、就是涅槃,也不障碍禅定;但是你起瞋心,你绝对障碍禅定,诸位可以试试看。
比如说你经过一个月结夏安居,三个月用功很寂静,念佛、念法、念僧,内心明了寂静、寂静明了,你跟人家吵一顿架,你再去修就没办法相应,就这个问题。所以刚开始修习禅定的人,你要远离恶因缘就在这个地方,因为你内心发起瞋心是最障碍禅定的。再看最后一段:
亲属衰亡、丧失财宝、杀缚禁闭及驱摈等诸苦难中,悉能安忍。
这个人不但有慈悲心,他的忍力也特别强,他对于亲属的衰亡,对于丧失财宝,乃至于有种种的关闭驱摈的苦难现前,他有安忍心。安忍的意思就是说,他不一定有空观,不是一定能够把这个境界观察到如梦如幻,而是说这个人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对于外境的执取比较淡泊。一个人有禅定,他的特色就是内心有法宝,把心带回家,他心中有一个家,所以他有事没事就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休息,所以他平常对外在境界的好坏就比较淡泊,他有事没事就喜欢把双腿一盘,就回到他自己心中的家去休习。所以这种境界有一点变化,财物的变化、亲属的变化,对他的干扰是非常轻的,他不是般若,完全是禅定的摄持。以上就是讲到禅定种性的相貌,再看第二段禅定的功德相貌。什么是禅定的功德相貌?
其性聪敏,于法:能受、能持、能思——成就念力,于久所作所说事中,能自记忆,亦令他忆。
他的心性特别的聪明、特别的敏锐,他现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