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肯定是在临终下遗诏时、处在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状态了。
否则以秦始皇之霸道,焉能容区区一个中车府令赵高上下其手、篡改遗诏?
太贪婪,太恋栈不去,非要把这个决定继承人的权力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撒手,才决策,秦始皇最终为这份贪婪付出了亡国灭种的直接代价。
(注:这里说的直接代价,只是指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亡国,但没说不犯这个错就不会亡国。就算传给扶苏,也有可能亡国。这点必须申明一下,避免被人说是英雄史观而非人民的唯物史观。)
所以,这些年来,诸葛瑾潜移默化引导华佗及其弟子研究老年痴呆、至少总结其现象,显然是早有所图的。他不希望这个问题最后事到临头时,显得太突兀。
而这些年的功课,显然也没有白做。因为刘备早在几年之前,就听说了老年痴呆这个毛病。当时刘备还很清醒,但他也引以为戒,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没办法,谁让刘备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呢,他想来很容易见微知著,从小处反思的。
今时今日,诸葛瑾的准备终究生效了。刘备把历史上那三位在立储问题上踩了坑的前代雄主事迹一串联,结合当代的医学研究,不由陷入了犹豫。
“如此说来,若是提前公开立一份……遗诏,明确传位给哪个皇子,让朝臣都知道,是不是就能避免秦始皇和孝武皇帝的惨祸了?”
刘备自己的政治想象力毕竟有限,所以他也就只能想到这么一招。
诸葛瑾摇摇头:“若是如此,依然会有很多连锁的祸患,比如储君如果立得太早,其余觊觎之人也有可能联手朝中与储君不睦的大臣设计构陷——当然了,这种事情,在陛下这样的中兴明主眼皮子底下,是断不会发生的。
可当初光武中兴之后,不也就维持了光武和明章之治三代,从第四代君主开始,就多有幼主临朝、立储之权也都被外戚、宦官把持。我们今日之议,不仅仅是为了眼下,更是为了百年乃至数百年后的长治久安。少一些因为篡窃而导致的生灵涂炭。”
诸葛瑾知道,“提前明确立储”的办法,也是不保险的,后世多少明着敲定的太子,年头久了照样被人陷害拉下来。
这种事情到了清朝才达到最巅峰,尤其是康麻子获得太久了,他那些年纪大的儿子摆明了熬不到出头。最惨烈的夺嫡之后,才有了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秘密立储,但诸葛瑾眼下肯定不会劝刘备那么干,因为朝代背景和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